附近100米200块4个小时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_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媒体集萃

长征路上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2日 来源:三明日报 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

长征出发地?


“风展红旗如画”,3万多三明儿女参加了红军,1.12万人参加长征。“路隘林深苔滑”,从宁化、长汀、瑞金到遵义、大渡河、会宁、延安;从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十月的天安门城楼上……



一路崎岖迤逦,一路艰辛浸透,一路峰回路转…… 多少坚毅不屈的身躯,矗立起民族不屈的脊梁,矗立起新中国的基座。


是啊,历史,总让人忍不住回眸。长征的里程是长江的两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而苏区是它的源头。


?如果说长征已经凝固在纪念碑的浮雕里,那么,“长征”的含金量远远大于事件的本身。难怪重走长征路的中外人士越来越多,人们走进一个一个纪念馆,去感悟红军精神。


长征,锻造了拖不垮、打不烂的一代人!这代人,是推动新中国前进的核心力量。


英雄的苏区儿女,气壮山河。


站在宁化红军出发地纪念碑前,举目阳光灿烂、红霞满天,闽西北这片红土地,正是——山欢水笑春潮涌,城市乡村万象新!


娄山关


娄山关,那坚硬高耸的碑石,矗立在血染的中国革命史中,矗立在一个伟大民族的心坎上——


那是一支戴竹笠、穿草鞋,从瑞金出发的队伍,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鲜血淋漓的征途中用民族的大智大勇树立起一座里程碑,是军史里最壮丽的风景。


矗立碑前,眼前又浮现当年磅礴的画面:在那炮火连天的征途,毛泽东伫立在娄山关,如海的苍山以其博大和雄伟静衬着他的高度。那是历史的高度,像娄山关顶一株饱经岁月风雨的青松,沧桑着雄关漫道,鸟瞰着世纪风云、绮丽江山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碑无语,那场惊天动地战争的枪炮声穿过阳光、穿过风雨,酣畅淋漓地高奏胜利凯歌,至今听来依然让人顿感斗志昂扬。


“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块诞生过胜利和希望的地方。绵延或耸立,都永恒成毛泽东笔下的诗;澎湃和激荡,都是后继者接踵的步伐,强劲地走在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上。


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此一句,泸定桥就定格在一代伟人的史诗中,成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最生动的写照。它是一道最亮丽的革命风景。


红四团,240里行程,13根寒光闪闪的铁索,22位红军勇士……


这些简单的数字,演绎着飞夺泸定桥的传奇。那些冒着密集的枪弹、熊熊的火焰,攀着铁索,不畏生死的英雄,凭着对党的忠诚,勇往直前。就此,泸定桥与中国革命有了血缘关系。


“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这无限风光壮丽了瑞金与天安门这历史之桥的沧桑,那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队伍从此通过,爬雪山,过草地,终于成为共和国的脊梁。那13根闪着寒光的铁索也成了共和国最质朴的根系,横穿华夏五千年历史,营养着一代代后来者的思想。


过草地


这一片草地横亘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苍茫无际,荒无人烟。


天空总是灰烬着脸。极目,一片灰绿色的海洋覆盖眼际,却一路是沼泽泥泞,一路狂风暴雨……


一支穿草鞋的队伍毅然向前,向前。历经苦难的战士们一步步踏在野草上……如踏过死亡的门槛。


有多少战士辗转在生死的边缘——风雨浸衣,野菜充饥,饥寒交迫。但他们互帮互助,亲如兄弟,同甘共苦,从此,七根火柴和金色的鱼钩有了生命的颜色。


苍穹之下,此去,长征精神如星星之火,在人民的心中燎原!


爬雪山


雪山,高耸入云,气象万千,风光无限。


红军战士们靠单衣御寒,以木棍探路;穿草鞋走在冰雪上,像千根针刺在身上。


他们以满腔革命热情战胜雪山的严寒。山上到处是雪布置的陷阱,十几个战士被狂风卷进了“雪窝”。


“红军队伍过雪山,千难万险都不怕……”歌声、欢呼声直冲云霄,让大家忘记了疲劳和饥饿。


头上是纷飞的雪花,脚下是难走的冰路。前面的部队用手挖出脚窝,后面的同志手拉着手,踏着前面的脚印向上攀登。队伍中不时响起“小心!”的喊声,不少同志用绳子把掉进雪坑的战友拉上来,拍打干净身上的雪花又继续前进。


山登绝顶我为峰!雪山见证了红军团结互助、勇敢拼搏、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代伟人的这句诗为红军长征,立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作者:宁江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