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米200块4个小时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_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媒体集萃

红色宁化,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来源:三明日报 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

在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牛角湾上建革命英雄纪念碑,原规划300多平方米,后来几经调整,面积缩小到120平方米。当地老百姓说,那是怕惊扰了先烈的英灵。


牛角湾上,70多个无名烈士坟,埋葬的120多名先烈是当年陈塘红军医院不治而亡的战士,他们曾在东南战线、东方军入闽征战和第五次反“围剿”等战斗中英勇奋战。


宁化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 苏燕明/摄


宁化是4个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总人口13万人中有1.6万人参加工农红军。1934年10月,1.4万中央红军从宁化踏上长征路,参加长征的宁化籍红军有6000多人,到达陕北后,这个数字仅剩58。壮烈征途,闽西子弟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忆百年党史,承红色精神。新时期的长征路如何走好?抓保护谈开发、讲故事塑品牌、红土地绿发展,从红旗漫卷到绿意盎然,宁化上下齐心协力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


这是一方打上红印的土地


今年9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桢,是陈塘村人。80多年前,陈塘红军医院的宣传员在村里写红军标语的时候,当起了老人的“启蒙老师”,张桢跟在红军后面一路写、一路认、一路记,革命火种就此在心中深埋。


抗美援朝老兵张桢


这是一方打上红印的土地,红色血液在这里持续流淌。


宁化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中央主力红军出发长征前,宁化县源源不断地为红军输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时,青壮年几乎都上了战场,当地还组织了2万多人次的担架队、运输队,筹集粮食20多万担,钱款54万余元和大量银元、布草鞋、被服等军用物资支援前线。


北山革命纪念园? 张凌波/摄?


?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数字,绘就了宁化的“苏区红”;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历史,坚定了苏区儿女传递红色火炬的坚定信念。


传承文化,保护先行。去年3月,宁化长征出发地遗址保护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全省唯一的正科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编制10人。从隶属文旅局底下的股级单位到科级单位,从实际工作人员仅1人到现在在编在岗8人,宁化正从顶层设计注重红色文化的发扬光大。


“不仅领导机构、办事机构高配,经费也有了保障。”遗址保护中心主任吴景标说,去年宁化全年争取到上级文物保护资金2400多万元,比此前所有年份累加起来的都还要多。


宁化凤凰山红军街


淮土镇凤山村,旧时称凤凰山,红军长征从这里出发。


对凤凰山长征出发地旧址群实施修缮保护提升、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凤凰山核心展示园建设……去年以来,县里坚持修复与新建并重,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凤凰山红色工程建设。如今,凤凰山红军街、凤凰山革命委员会旧址等20余处红色遗址抢救性修缮基本完成。



红军万岁!80多年后,因为有心开发保护,人们在凤凰山还能感受到来自战争年代的呼喊;军号嘹亮,因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号谱》的得力收藏,号角一直在宁化大地吹响。


从北山革命纪念园到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长征馆),军号谱一直是“镇馆之宝”。这个由老红军罗广茂用执着信念守护下来的宝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目前,纪念馆内“军号嘹亮”主题馆正在建设中,由一本军号谱展开的军号历史一一呈现,人们不仅可以从这里聆听来自战争年代的火热呼声,还能窥见新时代传承军号精神的生动脚本。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长征馆)


革命豪情入画来,岁月峥嵘铸丰碑。细心打磨、静心布展,革命遗址遗迹恢复了从前的模样,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起。


目前,宁化普查登记红色文化遗址共143处,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长征集结出发地、北山革命纪念园等被列入中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去年以来,全县共有17个文物修缮展陈项目动工,其中10个修缮项目已经完成。


这是一种融入血脉的传承


前不久,“95后”姑娘马行东在“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党史故事宣讲团赴榕宣讲中,声情并茂讲述宁化红色历史《开国将军和农夫的故事》,感动了台下静心聆听的观众。


“讲好红色故事,就是在听众心里播下一颗红色的种子。”马行东说。


从幼儿园老师到遗址保护中心,工作环境在变,但一颗热爱红色文化的初心不改。自前年我市启动红色故事宣讲以来,她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三明市红色故事宣讲团17个宣讲成员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马行东对苏区革命、苏区人民多了一份敬仰,自己肩上也多了一份红色担当。迄今,她已进京赴省宣讲80余场。


在举办好本县的红色故事宣讲,并为市里输送优秀宣讲员的同时,宁化还结合史实,深入挖掘、整理本地红色故事。去年以来,宁化县搜集整合了51个红色故事素材,在全市17个红色宣讲故事中,有8个故事入选。


传承红色基因,描绘更为厚重的“宁化红”,宁化实验小学的红色小导游们让红色文化由内到外渗透到每个角落。


今年12岁的李梓航,是学校五年级学生,他常在宁化革命纪念馆等地当解说员。2016年4月以来,这个学校共培训红色小导游150余名。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方。越来越多的有心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奋勇向前。


今年2月设立的宁化长征学院,依托长征出发地红色资源优势,凸显红色教育培训功能,以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红色故事宣讲、交流研讨等形式,全方位展现宁化红色历史。


“目前已经举办7期,完成学员培训350人,省财政厅、财政部福建监管局等16个省、市直机关单位在这里挂牌设立党建教育实践基地。”长征学院校长朱建华说。


参观遗址遗迹、讲述红色故事,多元教学让学员们感受宁化厚重的红色历史,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投身本职工作的热情。这一新颖的培训形式,让长征学院成为企事业单位党员实践的重要选择点。目前,学院档期已经排到了6月份。


这是一条红绿映衬的新路


“红色+”产业,在进一步擦亮了革命老区最鲜亮底色的同时,也成为当地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战士在湖村这片热土上前仆后继、英勇杀敌,留下了东方军指挥部、红军兵工厂等红色资源,这几年镇里通过挖掘革命史实,强化遗址遗迹保护,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绿色发展,凝聚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东方军入闽征战纪念馆”’“开国将帅纪念馆”……在湖村蛟湖小镇5幢明清古建筑中,这两幢红色展览馆格外醒目,加上景区配套的研学课程,一年四季都有人来这开展红色研学。


蛟湖小镇依托山、水、红色、客家等资源,打造集美景观赏、果园采摘、红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让游客在其中赏绿悟红,汲取红色养分。


家门口的旅游景点,也让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


“我给景区打杂,每个月挣3000元。”周边村民官辅仁说,看着景区越来越热闹,这两年他还种了10多亩脐橙,每年还能有大几千元收入。


红绿映衬,宁化推动红色文化重焕生机的同时,绿色发展的步伐也蹄疾步稳。


曾经,人多地少的淮土镇靠山却无法“吃山”。由于山体多为紫页岩,土地稀薄不说,水土流失更是厉害。当地在下大力气治理的同时,因地制宜种植油茶,闯出发展新路。这些年,淮土镇油茶种植面积逐渐增多,农民合作社、油茶运营公司相继出现,农民以山地、林地入股,年终分红加厂里打工收入,每年增收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淮土红色资源丰富,我们在加大革命旧址修复的同时,着力发展油茶、莲子等绿色产业,并依托采摘、乡村体验等方式,把红色景点串联成线,打造红色生态乡村旅游路线。”淮土镇宣传委员丘海腾说,产业带动村富民强,早在2017年,全镇21户贫困户42人就全部实现脱贫。


?红“动”宁化,绿满山乡。 如今的宁化,贡米飘香、薏米软糯、草药遍山……“红色+”产业遍地生金。去年,宁化GDP增长3.7%、突破200亿元,同时,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生态环境部作为“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推广。


昔日路隘林深苔滑,今朝路宽粮茂林丰。当年毛泽东《如梦令·元旦》诗词中的落后边城,而今处处是奋进的图景。风展红旗如画,红色宁化,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杨燕蓉? 雷露薇? 王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