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一本珍贵的军用号谱
陏佳欣诵读
一本珍贵的军用号谱
2016年9月10日下午,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展厅内,来了一位特殊的游客,他叫罗云清,宁化县泉上村村民,他没有听讲解员的讲解,而是径直走到一个玻璃展柜前,深情地凝望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这是全国目前唯一一本最为完整和正规出版、印刷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是国家一级文物 。这本1932年印制的40页号谱,是他的父亲——一位红军失散司号员用一生守护下来的无价之宝。
1930年初,红四军从古田出发途经长汀,年仅15岁的罗广茂毅然告别父母,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个头不大,说话却中气很足。部队领导发现了他的特点后,把他调到红四军第三纵队任司号员,之后又送他到中央军事学校陆地作战司号大队学习。
毕业时,部队领导把一本厚厚的红军军号谱郑重地交到他手中:“小鬼,今天我就把咱们全军指挥作战、发号施令的密码本交给你了,你一定要保护好它!”罗广茂激动万分:“首长放心,人在,号谱就在!”
回到红四军后,罗广茂被安排到朱德军长身边任司号员。随后,在红十二军101团任司号员,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又调到红五军团43师师部当号长。频繁的工作调动,他始终没有忘记军队领导的期望和谆谆教导,把《军号谱》藏在身上。
1934年,罗广茂在福建连城作战时背部中枪负伤,被安置在当地群众家中养伤。伤好后的他与队伍失去了联系。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将一个号嘴和那本《军号谱》带在身上。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罗广茂被反动派追捕,为了不让我军的作战指挥密码就将落入敌人手中,罗广茂只好将号谱交给母亲代为保管,并再三交待一定要小心藏好,万不可让人发现。
1949年,全国解放后,罗广茂想将《军号谱》,拿出来交给国家,但母亲年事已高,怎么都想不起来藏在哪里。罗广茂急得团团转,四处寻找《军号谱》的下落。十多年过去了,罗广茂的母亲也去世了,尽管他从未停止寻找,但《军号谱》依旧没有踪影。
1974年,年至花甲的罗广茂在拆建家中谷仓时,发现在仓底木板上有一块油纸布被牢牢地钉在底板上。当他打开油纸布,顿时泪流满面,失声痛哭。原来,被油纸布层层包裹的就是他几十年来日思夜想,不断在心中反复哼唱的《军用号谱》!这本被他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号谱在失踪了40年后终于回到主人手里。
1975年,罗广茂听说宁化县革委会正在征集革命历史文物,便将《军用号谱》连同号嘴一并捐给了宁化县革命纪念馆。省城专家听说后,连夜驱车赶往宁化,就是为了见一见这本号谱和它的主人。尽管时光已过去了几十载,可罗广茂仍能识得五线谱,并能详细解释表现红军生活、训练、作战及部队番号的曲谱;尽管罗广茂老人已是两鬓斑白,步履蹒跚,可当他再次唱起号谱中340首谱曲,依旧首首激昂、声声嘹亮。在场的学者专家们无不为这位一生把革命事业铭记在心的老红军而动容。
1994年6月,罗广茂因病逝世,享年78岁。一位失散红军,40年的漫长等待,实现了当初的诺言“人在,号谱就在”。 在当时通讯设备不发达的战争年代,吹奏号谱能够发布命令、指挥战斗、振奋军威、安排生活等,《军号谱》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起到重要的作用,立下汗马功劳。罗广茂同志用几十年时间珍藏如生命般宝贵的《军号谱》,也映照出千千万万的苏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如今,宁化县不少中小学的音乐教师都会吹奏当年的红军军号曲谱。80多年过去,红军军号在红土地上响起,依旧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刘建军? 整理)
- 上一篇:三明烈士第一村——石碧村
- 下一篇:开国将军和农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