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汇(六)|红34师血染湘江(上)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作为中央苏区重点县,中央红军长征4个主要出发地之一,红色是宁化最鲜明的底色。为传承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共宁化县委党校推出《红色故事汇》专栏,讲述宁化红色故事,回顾历史的足迹。
《红34师血染湘江》(上)
1934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和后方机关86000余人进行战略转移,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这次战略转移能否胜利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至整个中国的命运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为摆脱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险境,保存党和红军主力,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红军长征之初的路线是:沿着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边境的五岭山脉,一直往西进军,准备到湘西去,和在那里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重振旗鼓,建立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察觉红军的意图后,立即在赣南、湘粤边、湘东边、湘桂边构筑了密密麻麻的四道封锁线,部署重兵进行堵截和尾追。在全体长征红军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下:
1934年10月25日,长征的红军战士在江西的信丰、安远间,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8日,长征的红军战士又在湖南的汝城至城口间,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15日,长征的红军战士再次在良田到宜章间,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后,快速向湘江东岸运动,打算渡过湘江,进入湘西。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了四十万军队追剿长征红军队伍。集中火力,严兵把守,企图把长征的红军将士全部消灭于湘江之东岸。
湘江,是国民党为阻止红军继续长征和达到消灭红军而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从1934年的11月27日到12月1日,敌我双方在湘江的这场战斗就没有停止过,硝烟也没有消散过。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脚山铺战场,敌我兵力是2:1;光华铺战场,敌我兵力是2:1;新圩战场,敌我兵力是4.3:1;水车战场,敌我兵力是8:1……而且,敌人装备精良,还有飞机支援。然而,就是在这种极其险恶的局面下,红军将士硬是用血水浇筑出了一条跨越湘江的通道。
有作家描绘当时的战斗情景时是这样说的:“敌人像被风暴摧折的高粱秆似的纷纷倒地,但是打退了一批,一批又冲上来,再打退一批,又一批冲上来。从远距离射击,到近距离射击,从射击到拼刺,烟尘滚滚,刀光闪闪,一片喊杀之声撼山动地。但终因敌强我弱,长征红军战士还是无法全部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