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米200块4个小时_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_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汇(四)|六千宁化壮士?血染长征路(上)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7日 来源:中共宁化县委党校 点击数: 字体:[大][中][小]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作为中央苏区重点县,中央红军长征4个主要出发地之一,红色是宁化最鲜明的底色。为传承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中共宁化县委党校推出《红色故事汇》专栏,讲述宁化红色故事,回顾历史的足迹。


《六千宁化壮士 血染长征路》(上)

——一位失散老红军记忆里的长征


?2005年,一个95岁的老人,独自拄杖步行3里路,就为了给我们这些后生讲当年红军的故事。


71年前,这铁脚曾随中央红军一道长征,可惜中途因病掉队,留下深深的遗憾。


9月16日10时许,烈日炎炎,天空瓦蓝。失散老红军王富添老人撑伞拄杖来到宁化县淮土乡大王村村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淮土大王、隘门、凤凰山一带是宁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下赣南,首次入闽,建立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红军一部经过隘门岭和凤山一带,当地就有部分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参加红军。此后这里一直是扩大红军的重点地区。“保卫苏区有责任,禾口淮土比参军,禾口扩红一千个,淮土一千多两人”。这首《禾口淮土比参军》说的是1933年9月、10月当地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的事。当时23岁的王富添同叔叔、弟弟一道在仕边村参加了红军教导团。随后就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王老参加过无数次战斗,“那时候穿着草鞋就没脱过”。1934年叔叔牺牲,当时仅37岁。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路线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


?凤凰山绵延起伏,裸露的紫色页岩土在艳阳下,格外醒目。凤山村今年86岁的王富瑞老人回忆说,当年山头上满是松树、杉树、茶树,森林茂密。1934年10月6日、7日,红军大队人马从江西石城方向集结到凤凰山,家家户户的大厅、空房都住满了部队,还有较多红军就在山头上露营。


宁化县革命纪念馆原馆长张标发说:“他老婆的叔公张多生10多年前曾说过,他在城郊乡茶湖江八十塅的村口,见过红军从这里经过,那时没有公路,红军走山路,走了3天3夜,当时天下雨山体滑坡死了不少人,”“不相信,滑坡的地方,挖开来,还会有战士的骸骨,还有子弹。”根据党史工作者的研究,凤凰山是红三军团的第一集中地。10月7日至12日,红三军团第四师及军团医院、少共国际师一个团、中直炮兵营、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等从宁化县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出发前往于都集结出发长征。


王老兄弟也是从宁化踏上长征路的。“没有成家的年轻人都跟着红军走了。”红军分3路纵队前进,一路上在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中“边打边跑”。红军大多是白天休息,晚上前进。夜行军没有火柴,没有电筒,也不打松明,摸黑行动,通过口令传达信息,有人掉队就等到人齐了再走。王富添随队伍过江西、广东梅岭,一直走到湖南地界,不久他就走得两只脚都肿了,拄着棍子,又因得了痢疾,站都站不起来,部队没有药治,没有担架,无奈把他寄在老乡家。老乡将南瓜捣烂敷在他腿上,消了肿。可红军大队已经走远了。王富添就将一套军衣军帽同老乡换了一件烂棉袄和一个小火炉,往回走,一路要饭走回来,直走了二、三个月,到了赣州,听到客家乡音,他这才放心了,“到家了”。到了1935年3月才回到了宁化大王村。


说着,王老忍不住拍拍桌面:“长征路上死了很多战士,光我知道的仕边村就有55人。”


魏巍的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描绘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这长长的红飘带上,宁化英雄儿女用鲜血留下了一曲曲令人震撼的战歌。